第5章 1983年前_小巷人家
顶点小说 > 小巷人家 > 第5章 1983年前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章 1983年前

  ?”

  林栋哲道,“我去废品收购站卖我和庄筱婷一年级的作业本,在收购站看到他们一车一车地卖。”

  林栋哲很有经济头脑,“卖的钱用来租连环画,大家一起看。”

  黄玲纳闷,“光卖你和筱婷的作业本?为什么不卖图南的,他的作业本比你们的多多了。”

  林栋哲不吱声,认真浇水。

  巷子里开始有小贩推着板车叫卖东西,黄玲偷偷买了一只脸盆,她拿给宋莹看,“一块八角,还不要票,比国营商店划算。”

  宋莹内外细看,啧啧称奇,“这花样,这质量,可以当结婚礼物送人了,你怎么突然想到买一只新盆,送人?”

  黄玲小声道,“给筱婷买的,她也大了,需要一个自己的盆洗……,不能再和我们混用一个盆了。”

  黄玲说得含糊,宋莹却听明白了,“是啊,小女孩是要注意卫生。哎,小囡囡说长大就长大了,那天我给她梳头,头发攥在手里厚厚的一大把。”

  宋莹低声笑起来,“你既然提到了,我就问一句,筱婷都这么大了,你们夫妻俩和筱婷睡一间,晚上……怎么办?”

  黄玲瞪了宋莹一眼,自己撑不住笑起来,“怎么办?不办呗。老夫老妻的,孩子都两个了,我们早就不办了。”

  宋莹推了黄玲一下,也哈哈笑起来。

  晚上,林武峰端了盆水进屋,用毛巾绞了凉水擦身。

  宋莹看到脸盆想起了庄家买新脸盆一事,感慨着讲给丈夫听,“那么热的天,大太阳底下拉着满满一板车的脸盆、一家家地敲门推销,还时不时地受白眼,不容易。咦,这些集体小作坊哪儿来的材料?”

  林武峰道,“国营大工厂的废材,废铁、电线圈什么的,有些卖给废品收购站,有些直接扔了,私人或小作坊买或捡,当宝贝一样拿回去再生产。”

  宋莹问,“这算不算投机倒把啊?”

  林武峰摇头,“不知道。”

  林武峰凝神想了想,“这些小作坊还是集体制,那天栋哲说巷子里收废品的赚差价,我去厂里问了问,说也有很多私人从厂里低价收废材,再转卖给乡镇企业,这些人可都是私人,挣的钱都归自己腰包,买卖的金额也很大,好像也没人管了。”

  林武峰擦好了,把毛巾扔进盆里。

  宋莹随手捞出毛巾,绞了绞水擦席子,“还是厂里拿工资好,稳定,舒服,像庄老师那样当老师更好,受人尊敬,还有寒暑假。”

  宋莹突然想到下午和黄玲有关“不办呗”的对话,哈哈笑起来,笑完,她告诉林武峰,“今天下午玲姐和我说,筱婷长大了,需要自己的空间,庄老师改完卷子能拿点补助,她想等天气凉快以后把卧室隔一下,问问你有没有门路买到便宜的旧木头。”

  7月中,脱了一层皮的庄超英回家了,他一进家门,就从妻子处得知了一个好消息,庄图南考上市重点了,拿到苏州一中的录取通知书了。

  兄妹俩都在林家看闲书,家里很清净,庄超英长叹一声,坐在床边。

  黄玲催促丈夫,“你倒是说句话啊?”

  庄超英轻声道,“高兴,我是太高兴了。”

  窗外瓜架下传来阵阵虫鸣,庄超英愣愣地听了一会儿,“一间宿舍住四个阅卷老师,宿舍太热,晚上睡不着,我们就闲聊,有位老师的妹妹在云南插队,他说云南几万名知青正集体要求返城。”

  黄玲“啊”了一声,“可哪有那么多工作?城里还有那么多待业青年找不到工作呢。”

  庄超英颇为伤感,“桦林就回不来了,她在贵州结了婚,也有了工作,不符合知青回城的政策,她回不来了。”

  庄桦林是庄超英的小妹,多年前响应国家上山下乡的号召去了贵州,留在了贵州,已婚,育有一子向鹏飞,黄玲不知如何安慰丈夫,只能默不作声。

  庄超英重重点头,“所以图南和筱婷都要好好念书,书念得好,将来一辈子穿皮鞋,念不好,一辈子穿草鞋。”

  庄超英想起一事,“对了,我回家前去了一趟学校。教务处主任和我说,学校觉得我两次参加阅卷,有经验、有心得,想把我调到高二毕业班,毕业班任务重,但有利于提职称,你觉得呢?”

  黄玲叹息,“你说到毕业班,有件事,李婶告诉我,李一鸣和宋向阳这次又都没考上,李婶还说了,他俩不打算再考了。”

  尽管庄家夫妻俩刻意保持低调,邻居们还是很快知道了庄图南考进一中的消息。

  吴姗姗和张敏马上就是五年级毕业班的学生,吴建国动了心思,和张阿妹商量,“我听说老庄总结了小学语文、数学的难点,图南跟着复习就考进了一中。”

  张阿妹笑笑,“小敏将来可以接我的班,珊珊也上个中专,毕业了国家包分配。”

  张阿妹发自肺腑地感慨,“棉纺厂福利多好,食堂、澡堂、幼儿园、小学,女孩子进了厂,找对象都容易。”

  吴建国有点犹豫,“国家恢复高考了,大学生一毕业就是干部。”

  张阿妹正在梳头,闻言Pia地把梳子拍在床头柜上,似笑非笑道,“老吴,家里勉强能吃饱饭了,你那份工资供得起两个孩子上大学?”

  吴建国和张阿妹半路夫妻,各有各的孩子,话说到这份上也就差不多了,吴建国不再作声。

  8月底,苏州电视台经过近三个月的剪切、编辑,制作了“六一少儿节目“特辑,少年宫从电视台得知了节目播出时间,打电话传达给了家长。

  晚饭后,小巷里的几户人家挤在张爷爷家院子里看电视——因为有巷子里两个孩子参演,邻居们都很自豪,张爷爷拉了根长长的电线,把电视搬到了院里,积极热心地邀请大家来看。

  宋莹兴奋莫名,她提前几天用糯米、猪油、芝麻做了一板雪白如云的云片糕,准备给大家看电视时边看边吃。

  电视机前人头攒动,节目精彩纷呈,云片糕甜糯,邻居们边看边吃边唠嗑,其乐融融。

  先是大合唱,庄筱婷站在合唱团第一排,认认真真唱完了两首童谣。

  吴建国首先发表意见,“歌唱得好,腮红打得也喜庆。”

  张爷爷大胆提要求,“小筱婷啊,好好练歌,下次站在领唱的位置上。”

  张阿妹很喜欢文静乖巧的庄筱婷,笑着替她辩解,“领唱都是大孩子,筱婷年纪小,以后有的是机会。”

  宋莹难得同意张阿妹的意见,“可不是,一眼看过去,就数咱筱婷最出挑,将来一定能当领唱。”

  说笑中,节目开始播放林栋哲的朝鲜舞。

  一群孩子们旋转着载歌载舞,林栋哲打着腰鼓转到了前排。

  林栋哲笑容灿烂,摄影师给了他不少特写镜头。

  镜头里,林栋哲嘴里突然掉出了一个什么白色的小东西,他一边敲鼓,一边低头弯腰,从地上捡起来那个小东西,试图放回嘴里。

  摄影师发现不对,立即把镜头转到了其他孩子身上。

  邻居们目瞪口呆,纷纷转头看向林栋哲,林栋哲灿烂地咧嘴一笑。

  林栋哲正在换牙,两颗门牙处是个大黑洞。

  林栋哲完全不在意大家或惊讶或憋笑的表情,大大方方地咧嘴笑,美滋滋地等着大家夸奖。

  张爷爷憋了半天,勉强憋出了一句,“栋哲跳得真……活泼。”

  黄玲忍笑,“非常符合儿童节的气氛。”

  其他人诡异地静默。

  一片静默中,庄筱婷小心翼翼问,“林栋哲,你是不是想把掉了的牙塞回去?”

  庄超英实在忍不住,哈哈哈笑起来,吴建国也放声大笑,众人如同被传染,纷纷大笑起来。

  林武峰再一次送孩子们去少年宫时,老师叫住他,打趣道,“你家栋哲在电视台都出名了。”

  林武峰干笑两声,另一位老师笑着解释,“我们有个老师在电视台有熟人,特地问了电视台怎么没把林栋哲捡牙那一段剪掉?”

  第一位老师哈哈笑,“电视台的人回答说,‘我们节目组研究了半天,最后领导拍板,那个‘缺牙巴’笑得太灿烂了,他的镜头就留着吧。”

  后记:

  1983年前,高中就两年,高二就是毕业班。

  第六章《收获》和《十月》

  江南小巷

  能搞到电冰箱的男人果然雄壮威武,林武峰再次大展神威,搞到了两扇免费的旧窗户,吴建国会些简单的木工活,三个爸爸合作,花了两天时间用木板和窗户在东厢房里隔出了一块极小的空间,空间里勉强塞进了一张单人床,庄筱婷有了自己的小房间了。

  两扇窗户节省了不少木料,还兼顾了实用和美观——白天自然光透过窗玻璃从大房间透进来,小隔间里有一定的光照,晚上把窗帘一拉,小隔间又有了私密性。

  1978年秋,庄图南进入了一中就读。

  第一天下午放学回家,庄图南刚一推开院门就吓了一跳,林栋哲和庄筱婷同时从两个小卧室里冲出来,异口同声道,“图南哥,你回来了。”,“哥哥,你回来了。”

  林栋哲凑上来,“图南哥,一中好不好?”

  晚饭后,庄家刚放下筷子,宋莹、林栋哲就来窜门了,林武峰索性也跟来了,东厢房里挤得水泄不通,两家大人、两个小孩子一起围着庄图南问,“一中好不好?”

  庄图南先从学校硬件说起,“学校有正规的四百米体育场和篮球场,还有实验室、音乐教室,条件比附中好。”

  庄图南很兴奋,“和附中完全不一样。同学一半是市里的,另一半来自各县乡,他们的方言和苏州话完全不同,好几位同学们的自我介绍我都没听懂,不像附中,大家都认识。”

  庄超英上午送儿子上学后,在校门口遥遥看了一眼,他补了一句,“有穿军装的干部子弟,也有穿着补丁衣服的乡下同学,家庭背景差别很大。”

  小孩子们懵懂,大人们都听懂了庄超英这句话的含义。

  林武峰问,“课程呢?和小学有什么不同?”

  庄图南想了想,“有英语课,一周两节,今天还没上。今天上的是语文、政治、数学和体育。语文老师让我们买一本成语词典,还要求我们一周写两篇日记,要求我们真情实意地描写生活,不要模板化、不要套话,记录真实的经历和感受。”

  林武峰立即道,“图南,上交的日记最好让你爸爸先检查一下。图南,知道你是大孩子了,没有不尊重你的意思,我们……、我、你爸爸妈妈年轻时都写过日记,这么说吧……”

  宋莹听到林武峰先说“我们”,又改成“我”,把她剔除出写日记的队伍,不动声色瞥了林武峰一眼。

  林武峰不知如何说好,想了又想勉强解释,“这么说吧,林叔叔不在乎栋哲的功课,也不在乎他的考试成绩,但是如果他写要交给老师批改的日记,我一定会认真检查一遍。”

  庄超英和黄玲同时默默点头。

  庄图南似懂非懂地“嗯”了一声,继续道,“学校还有一个图书室,高中生可以借书,初中生还不行,但可以在图书室里看,我放学后特意去看了,有《十万个为什么》,《儿童文学》,还有《收获》、《十月》。”

  林栋哲张目结舌,“什么是‘收获十月’?”

  庄图南解释,“是两本杂志,一本叫《收获》,一本叫《十月》,语文老师特别推荐了这两本杂志,说我们可能还看不懂,但是其中很多句子很好,建议我们摘抄下来,写作文时用。”

  租书老手林栋哲关心经济问题,“图书馆看书要钱吗?”

  庄图南笑着摇了摇头。

  林栋哲实心实意地赞美,“一中真好。”

  庄超英笑着问,“栋哲将来想干什么啊?想不想也考一中?”

  林栋哲胸有成竹地诉说职业理想,“我想当副食品店的售货员,店里来了肉我就告诉你们,图南哥、珊珊姐、和庄筱婷的孩子们就不用起早排队了,他们来买肉,我还会偷偷多给一点。”

  鸿鹄焉知燕雀之志,林栋哲的理想远大而朴实,有经济,有民生,有对未来生活的规划,还蕴含着浓浓的人情味,名校毕业生林武峰和高中老师庄超英同时被这样的理想震得目瞪口呆,说不出话来。

  热闹了一会儿,庄图南要复习功课了,林家夫妻俩回了西厢房。

  一进屋,宋莹就掐了林武峰一下,愤慨莫名,“‘我们,我、你爸爸妈妈年轻时都写过日记’,这话什么意思?我是文盲,我不识字,我不会写日记?”

  林武峰赔笑,殷勤扇风,“我的意思是,你根正苗红,再说……”

  宋莹道,“你出身不好?!你家家庭成分贫农。”

  林武峰忍笑,“我看过你的日记,学校罢课,你高高兴兴去抓蜻蜓、摸泥鳅,并表示希望学校以后都不要再上课了,你这种日记……”

  宋莹撑不住也笑了,“那时候大多数学生不都这么想,学校不上课了,那还不是野马脱缰,撒开了玩,所以恢复高考后都考不上大学。”

  庄图南去了市一中,林栋哲和庄筱婷进了附小二年级。

  张阿妹的女儿张敏和吴姗姗都是五年级,同级不同班,但两个异姓姐妹并不亲密,并不一起上下学,在学校走廊上遇见,也装作不认识。

  林栋哲是这么和宋莹形容吴家两姐妹的关系的,“比我和图南哥差远了,以前,我只要在去厕所的路上遇到图南哥,我就邀请他和我一起上厕所,一边蹲坑一边聊天。”

  林栋哲很惆怅,“我怪想图南哥的。”

  庄图南一点也不想他的小跟班林栋哲。

  一天下午,庄图南放学回家后,看见林栋哲和吴军正坐在院子里挥舞苍蝇拍。

  院子里除了蛇瓜、还种了一些其他的菜,瓜蔓、沤肥都招虫,所以两家都装了纱门,林栋哲坐自己家纱门前,吴军坐庄家纱门前,俩人使劲地挥舞着苍蝇拍,边拍边数数。

  庄图南回到自己房间放下黄挎包,就听见林栋哲大喊一声,“十八。”

  庄筱婷正在哥哥房间里做作业——她的小隔间太小,放不下书桌,只能在哥哥房间里做作业,庄图南询问般看了妹妹一眼,庄筱婷回答哥哥的疑问,“林栋哲和吴军在比赛打苍蝇,看谁打得多,他们从放学就比到现在了。”

  庄图南回家的时间大概要比弟弟妹妹们晚一个多小时,庄图南惊了,“打了这么久?”

  庄图南从窗户看了出去,他看到林栋哲一脸傻笑,兴奋不已地挥动着苍蝇拍。

  庄图南再一次觉得,他和这些小萝卜头们的不一样了,无论是学业,还是思想,都大大不一样了。

  平静的日子没过多久,黄玲又犯大愁了,奶奶暂时住了进来,一家人吃不好、睡不好了。

  庄家奶奶不慎扭了脚,尽管身体没有大碍,但需要卧床休息,不能做家务了。

  爷爷基本不做家务,奶奶又扭了脚,庄家召开了紧急会议,商量家务。

  庄赶美表示照顾不了两位老人,希望两家分担,爷爷留家里,奶奶暂时先住庄超英家。

  弟媳妇表示,奶奶晚上要起夜,需要人照顾,她白天工作和做家务,实在没有足够的精力再起夜了,她需要庄超英或黄玲住过来,和爷爷奶奶睡一间,晚上照顾奶奶。

  两种方案其实是一个意思,庄超英家人晚上照顾奶奶。

  两家离得很远,庄超英这学期带毕业班,每天早上都要和学生们一起上早自习,黄玲也经常上早班,两人中任何一人住过来的方案都不现实。

  奶奶提议让庄筱婷暂时住过来,“我晚上要喝水、要用痰盂,筱婷小孩子睡觉轻,方便照顾我。”

  爷爷奶奶非常重男轻女,默许庄爱国、庄爱华欺负庄筱婷,黄玲看了一眼庄超英,希望丈夫提出异议。

  庄超英意动,和黄玲商量,“筱婷早上坐公交车回棉纺厂上学,在家吃午饭,下午我下了班,骑车送她回爷爷奶奶家,幸苦是幸苦点,但只是暂时的,一两个月快得很。”

  爷爷的言行一贯是大家长做派,“老人身体暂时不好,你们做晚辈的,这时候就该围上来,好好照顾老人。”

  奶奶理所当然地表达她对庄筱婷的轻视,“筱婷来了,还可以帮她婶婶干些家务。”

  黄玲的胃部一阵阵地抽搐,她知道自己心里又泛起了对公婆的厌恶憎恨。

  黄玲从未当面和公婆顶过嘴,刚结婚时是顾虑庄超英夹在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ddxs123.cc。顶点小说手机版:https://m.ddxs123.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