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第 20 章_回到民国的外科大夫
顶点小说 > 回到民国的外科大夫 > 20 第 20 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20 第 20 章

  陈殊笑:“还有这样的事?那他后来呢?没有受罚吗?”

  李纵云道:“受罚倒是没有,只是后来那包子谁也不肯吃,剩了几百个。后来没办法,只好拿出去免费送给百姓,被一抢而光。司务长就吹嘘自己厨艺好,是这些大头兵不识货。”

  这个军阀混战的年代,有一口吃的已经是极不容易的事情了。那些底层的百姓哪里又能够挑剔,是糖肉馅,还是咸肉馅的呢?只怕是听见一个肉字,就已经垂涎三尺了。

  陈殊笑不出来,轻轻感叹:“连年乱战,老百姓都太苦了。”

  李纵云点头:“不仅仅是战争,四川的军阀把老百姓的税都收到八十年之后了。中国四分五裂,外国势力蠢蠢而动。”

  ……

  一曲终了,富乐、尚明等人都从二楼下来,他们似乎认识李纵云,恭恭敬敬下来问好。

  李纵云站着,略微点点头,一脸被打扰了的不愉快。

  尚明有眼力,道:“天色晚了,陈小姐一个人回家不大安全,不知李参谋长能不能顺带稍她一程?”

  沈燕婉一双眼睛亮晶晶,打量着陈殊两个人。

  富乐还想说些什么,被尚明给生生拉走了:“陈小姐,我们还有事,就先走了。”

  陈殊无奈摇头:“抱歉,我的同事有些冒昧。”

  李纵云摇头:“没有。”他们……他们很识趣……

  李纵云拿起沙发上陈殊的呢子大衣,递给她:“天晚了,我送陈小姐。”

  李纵云来的时候是坐的别人的军车,并没有带车出来,出门要伸手去拦黄包车。陈殊忙道:“不用拦黄包车的,从小巷子里绕过去,十分钟就到了。”陈殊这些日子除了秘书处发的工资,可是一笔进账都没有。家计又比平时艰难,因此倒是改了自己大手大脚的习惯。

  像这样的黄包车,除了距离太远,陈殊一般就不坐了。

  李纵云点头,心里想,这样倒也好。

  两个人默默走了会儿,李纵云开口道:“陈小姐那本书不知道急用不急用,本来上次已经打算送还府上。”

  陈殊摇头:“没事的,书我都看完了。”心里在想,这是个什么鬼话题?这个李纵云可真不会聊天。

  又问他:“那本书上的地图都准吗?”这时的民国已经不是陈殊记忆中的那个了,前面清朝的历史倒是还一样,但是一进入到民国就完全变了样,虽然大体的历史事件还是发生了的,人物却变了,就是不知道地理位置变了没有?

  李纵云道:“有一些地方没有,地图上却画了。不过这都是些小瑕疵,大体上还是很准确的。”末了又感叹:“写这本书的人委实了不起,作图也是高手。”

  陈殊暗笑,这可不嘛?现代社会的信息大爆炸,一个现代人所接受的知识,了解的边界,都不是一个民国土著所能想象的。

  在李纵云心里,画这个图的人自然是一步一个脚印把地图上的山川河流都走了一遍,哪里能够想到画这个图的根本不是人,而是人工智能,是天上发射的卫星。

  李纵云似乎不善交际,尤其是不善和女孩子来往。这一路上尽管他都在找话题,但却是一些干巴巴的话题。

  十分钟的路很快就到了,今天冯先生、冯太太都在家里,陈殊并没有打算请他进去,立在铁门门口:“李参谋长,我到了。”

  李纵云嗯了一声,犹豫了一会儿:“我前些日子去浙江了,现在回上海来开军部会议,不过过几天就要走了。我明天要去孤儿院看望那里的小孩子……”

  陈殊摸不着头脑:“所以呢?”

  李纵云顿了顿道:“我明天早上接你一起去,好吗?”

  虽然李纵云的语气依旧是干巴巴的,但陈殊听来却无限暧昧,好似一片轻飘飘的羽毛滑落在心口之上,她楞在哪里:“我……我……”

  李纵云皱眉:“你不愿意去?”

  陈殊不知道怎么说,好像太快了一点儿吧?她朝院子里望了望,果然看见尔雯、尔雅趴在窗户上偷看。

  陈殊道:“也不是……”

  李纵云松了口气,笑:“那就是同意了!”

  一向严肃的人笑起来,可真令人感到惊悚。陈殊道:“我明天上午约了《光明日报》的主编,下午去行吗?”

  李纵云忙不迭点头:“那好,我明天下午来接你。”说罢,好似怕陈殊反悔,转身就要走。

  陈殊拉住他:“哎?你急什么?”

  李纵云回头,见陈殊拉着自己的手,有些不自在:“还有什么事儿?”

  陈殊问:“去孤儿院要准备些什么?吃的?喝的?”

  李纵云感觉全身的注意力都在被陈殊抓住的手上,只是他木着一张脸,谁也瞧不出来什么:“不用准备什么,我会准备一笔钱的。”

  又觉得自己说得太笼统,解释道:“哪里的孤儿都是烈士后代,军政府每个月都会拨款,不缺什么的。”

  大约是路灯恍了眼,陈殊竟然觉得此刻木木的李纵云可爱许多。

  她笑着点点头:“那好,明天下午见。”打开铁门,走上台阶,尔雯、尔雅从窗户里瞧见了,忙打开门,笑嘻嘻:“陈姨,陈姨,那个军官是谁啊?”

  尔雅小大人似的:“这你都不知道,肯定是陈姨的男朋友。”

  尔雯张大眼睛,追问:“是吗,是吗,陈姨?”

  陈殊不答话,转头去瞧,铁门处李纵云还静静立着。

  不知怎的,陈殊只觉得脸上发烧,烫的厉害。

  冯太太睡了一下午,听见两个小丫头叽叽咋咋,出来问:“你们两说什么呢?什么男朋友?这些词也是女孩子能说的?”冯太太是保守和开明的矛盾统一体,她虽然支持两个女儿多读些书,但在婚恋问题上却是很传统的。

  陈殊忙关了门,打岔:“没什么,冯太太,你休息好了没有?眼睛还肿的勒?”

  冯太太一听果然忘了这茬:“哎呦,是吗?眼睛肿了?肯定是睡肿的啦。”一面又去找冯先生的手表:“几点钟了,一睡就睡到晚上,我还要去医院的。”

  冯先生围着围裙,手上拿着刀,从厨房跑出来:“吃了饭再去,我快做好了。”

  冯太太抱怨:“一回来就钻进厨房,我要是像你一样,咱们一家子天亮了,都吃不上饭的。”

  冯先生扬扬刀:“好了,吃现成的还这么多话,一会儿就好了。”

  一旁的尔雅鼻子灵,嗅了嗅:“爸,什么糊了?锅糊了?”

  冯先生哎呦一声,跑回厨房,果然是锅里的鱼糊了。

  冯太太叹气:“一家子都是等着端饭上桌的主儿。”卷起袖子,进去厨房收拾。

  冯太太麻利地做好饭,一家人热热闹闹吃过了。

  明天是周六,尔雯、尔雅不去上学,和妈妈说好了,去医院照看奶奶,好让妈妈歇息一天。

  冯先生虽然也不用去教书,但他找了报馆的兼职,明天还要去加班。

  因此,一家人吃过饭便早早去睡觉了。

  秘书处的工作不算忙,不过就算最忙的那几日,也没有人把工作带回家去做。陈殊不由得感叹,这个时代真是阶级分明,底层太惨。但是却又是读书人的天堂,报馆报纸上发表的文章最高可以达到千字20大洋。

  而在此时的民国,一个月收入二十大洋便可以舒服的生活了。

  秘书处的工作,陈殊从来也没有把它当做长久的计划。毕竟时至今日,陈殊连这个廖公都没有见过,也不晓得为什么会聘请自己,心里始终不安。现在在那里混日子,不过是家里需要用钱,秘书处每个月的月薪也是很可观的。

  当初看见报社的稿酬如此之高,陈殊倒是也动过心。自己私底下也写过几篇,另外换了笔名,投稿去报社,只可惜她的文笔实在是不好,纵然一时的思想见识让人耳目一新,却也不是长久之计,稿子被报社退了回来。

  陈殊躺在床上,拿起桌上的报纸。见上面大写的标题“救亡图存,实业报国”,下面配上了一张工厂开张剪彩的照片。

  往下面一读,才知道此时民国的民族主义开始觉醒,与洋人们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有识之士便提出实业救国,纷纷投身商界,经商开厂。这篇文章就是说上海复兴织布厂被英国商人恶意打压,导致濒危破产,因此在报纸上便号召大家“抵制洋货”,提倡国货。

  陈殊心道,一百年了,民族主义从来不缺乏生存的土壤。

  往后面翻过一版,便是各种各样的广告的,还有电影院的近期电影的预告。

  陈殊带着两个小丫头偷偷去看过一次电影,电影票很贵,一张好位置的电影票足足要一个大洋。而且这时候的电影都是无声电影,画质也不好,看电影的时候,左右两个报幕人员像读课文一样给里面的角色现场配音——在陈殊看来相当诡异,观影体验相当糟糕。

  因此去过一次便再也不肯去了。

  各种各样的广告之中,有一则引起陈殊的注意。一位德国商人要将徐家汇的肥皂厂出售,因此在报纸上公开招标,价高者得。

  这时候的肥皂在中国,是一件新鲜又奢侈的存在,一小块肥皂便要四毛六分钱,是都市中白领所拥趸的存在。

  但是当今中国,没有一家商行拥有肥皂制作的技术,肥皂行业完全被外国商人垄断。

  而且这时候的肥皂不像现代四四方方的一大块,而是长条形状的一小块,原料低廉,而成品却价昂贵,完全是暴利行业。

  请收藏本站:https://www.ddxs123.cc。顶点小说手机版:https://m.ddxs123.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