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7章 叶知青是个好后生_火红年代,我在陕北当知青
顶点小说 > 火红年代,我在陕北当知青 > 第037章 叶知青是个好后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037章 叶知青是个好后生

  【叮——】

  【好好干柜组接受一笔充值】

  【叮——】

  【柜组功能升级中……】

  【升级完毕——】

  【意念力:增加10%,您意念力目前为302.5kg】

  【柜组增重功能:增长10%,您目前可享受60%的增重】

  【提示:柜组其余功能无法解锁,敬请期待......】

  叶小川一喜:自己柜组里面这个增重功能,虽然说增重的比例并不是特别的大。

  但有一个好处是,只要自己能够弄到很多粮食。

  一旦粮食基数大了,增长出来的这部分粮食数量,那就相当可观了!

  只可惜。

  现在如今自己还面临两个难题:一個是尽快把仓库保管员这个职位,弄到手。

  等自己能钻进粮仓了,还愁没有一个好的粮食基数来增重?

  第2个难题就是:等到以后自己的粮食实在是太多,吃不完,根本吃不完!

  到时候,又怎么才能把粮食变现呢?

  毕竟自己一不是貔貅,也不是特别能吃,特别能生的老鼠,没必要天天钻在粮食堆里嘻嘻哈哈。

  想了想。

  叶小川偷偷摸摸溜下床。

  自己存放粮食的柜子里,取了点东西,随后拒绝了熊英、张海丽她们要求自己继续躺炕上休息的要求。

  拿着东西出了门,直奔老支书家而去。

  而此时在老支书家。

  “我...咳咳咳,我不去医院。不就是腿脚受了点伤么!甚事没有,躺两天就好了。”

  老支书很倔,他打定了的主意谁也改变不了。

  在老支书的坚持下,大家伙没办法,只能把他抬回家里去休养。

  等到众人各自安慰几句,放下一些鸡蛋、小米,黄豆、瘪花生什么的,便各自离去。

  倒是把老支书的婆姨,给累的够呛:自家男人是不会收礼的。

  这条已经被自家男人坚守了几十年的原则,是绝对不能碰的。

  对此,老支书的婆姨心里清楚的很!

  所以安顿好自家儿媳妇在家里擀面条,给老支书弄点冻西红柿哨子,以改善改善伙食之后。

  老支书的爱人还得提着篮子,把这些乡亲们送来的东西,挨家挨户给人家还回去

  既不能搞错了一样东西,又还得一户一户的上门,向人家仔细解释退回去的原因。

  然后这个大娘拉着手嘱咐两句,那个大爷又得叮嘱几下。

  虽说全是些没营养的话,却又不得不让人硬着头皮好好应付。

  这就是人情世故。

  能不累吗?

  “老伙计,你还是去一趟医院吧。上了年纪,骨头要想恢复,可没有年轻人那么快。”

  老支书静养的窑洞里,如今只有大队长老赵一个人,披着羊皮坎肩,抽着旱烟在那里陪着老支书。

  “去医院治病的费用,老伙计就不用操心了,咱大队的账户上还有点钱,应该够用...吧?”

  老支书摇摇头,“老赵啊,咱们共事这么多年,生产队有多少家底,我心里还不清楚?

  老了老了,我也为生产队做不了什么贡献。

  那就少给集体添麻烦,这样才对得起乡亲们一直以来,对我的信任不是?”

  “哦,对了,那座墓里面的东西要保护好,等公社派人来看过之后,请上面做处理决定吧。”

  老赵艰难的笑笑,“放心吧,我已经派民兵队长带着几个人,24小时看守那座古墓。

  唉,我说老伙计,你还是去公社卫生院看看吧,实在不行的话,咱去县医院...身体当紧啊,钱是个甚?没有了再挣。”

  “不去,就集体账目上那点钱,真还不够我看病的!我的命,没那么金贵,不能再祸祸乡亲们了。”

  老支书摇头,“老赵,你说咱们生产队想尽了办法,这么多年,也不知道用了多少法子。

  可为啥还是让乡亲们的日子,得不到半点改善呢?”

  老赵沉吟道,“咱们生产队,几千亩山坡地,完全只能靠天吃饭。

  遇到年景不好的时候,连种子都收不回来...今年眼瞅着这个大雪还挺多,估计来年会好一些吧!”

  “收入有限,三项提留,五项统筹一个蹦子都不能少。

  老赵重重叹口气,“再说,上面压下来的的公粮、战备粮,派购、订购任务又重。

  乡亲们还得出义务工...年年拼命的干,年年被各种开销压的喘不过气来,哪还有闲钱,用来改善大家伙的日子哟!”“老赵,既然咱们俩都没那个能耐,让乡亲们能多吃上两顿肉。你说...咱们是不是应该...?”

  听老支书这话。

  大队长老赵陡然一惊!

  “嘶...老伙计,你这是准备在知青里面,发展几位有头脑、有干劲的年轻人,充实到我们生产队的干部队伍当中?”

  老赵猛地反应过来,“老伙计,你...该不会已经瞅好了人,准备发展他入党吧?”

  在生产队里,无论是谁,要想担当起管理重任的话。

  被发展进组织,这是先决条件。

  老支书不语,只是躺在炕上静静的看着老赵。

  “再缓缓,再看看吧。”

  想了想。

  老赵开口道,“这些知青刚来,如今还品不出来他们的秉性。

  不过呢,我倒是很支持老伙计伱的提议...咱们折腾了这么多年,啥法子也用过,可就是见不到工作成效。

  看来,你我的工作能力确实有欠缺...既然咱们本事不行,那就往干部队伍里,输入一些新鲜血液,指不定还真能起效果哩!”

  “我瞅好的这后生,秉性没嘛哒(没问题)。”

  老支书摆摆手,“今儿被埋在墓穴里的时候,我从中途醒来,悄悄瞅见这后生,打着个手电筒在墓穴里面乱看。

  老赵你敢信?叶知青只捡了一枚铜钱放进兜里,对于地上那些什么金簪子啊,银锭啊,人家后生硬是没碰!”

  “嘶...”

  老赵也吃了一惊,“把你们救上来之后,我也顺便看了一下墓道穴里的东西,里面其实大腚银子不少哩!

  足足有13坨...哪怕捐到人行去,估计奖金也能上200块了吧?”

  陕北的古物很多。

  什么先秦时期的金戈、汉代的古佩剑,两宋时期的金银珠宝...那可真不少!

  指不定哪个社员家里,用来喂鸡的石槽,都有可能是西周时期的祭祀用的鼎炉。

  所以大队长老赵,多多少少也知道点行情。

  面对金银财宝而不动心的人,这可就太、太少见了!!

  当时墓穴当中,只有叶小川和老支书二人。

  假如叶小川是个贪婪的家伙的话,他完全可以把这些银锭、金簪子什么的据为己有。

  如果他怕消息泄露。

  当时老支书被压的动弹不得,说实话,叶小川只需要轻轻帮他去捏一下鼻子、捂住嘴巴

  利令智昏。

  面对那么多金银珠宝,结果让人彻底失去理智,然后作出一些过火的事来,也不是不可能。

  再退一万步讲!

  真要是一个贪财的人,看见满地的银锭和金簪,哪怕他不敢要。

  但出于本能,这人也会去仔细搜检,好好看一看。

  如今听老支书说,叶小川当时连对这些东西看都不看

  你要说他傻?

  不认识那些东西?

  怎么可能呢!人家可是知青!

  弄不好写封信,都能直接送到老人家的手上的!①

  墓穴里布满了陈年黄土。

  当时叶小川碰也不碰那些金银珠宝,很明显,他这是在避嫌!

  因为但凡翻动了一下。

  后面进去的人,铁定能看出来蛛丝马迹。

  只因那种成年洒落的灰尘,靠人工抛洒,是绝对复制不出来的。

  老赵一时间陷入沉默:叶小川只捡了一枚铜钱,这很可能只是出于好玩。

  铜钱有什么稀罕的?

  陕北人家家里的铜钱,散落的不少,不值钱的!

  哪怕卖到收购站去,人家都当废铜烂铁收,而且给的价钱还不好...收购站嫌这些铜钱里面的杂质太多,哪有电缆里的铜线纯度高?

  叶小川不贪财?

  对于这一点,现在似乎可以实锤了。

  再联想到早上那帮子知青在闹事,非得闹着要盘库。

  而老赵很清楚的记得:当时跳的很高的那些知青里面,并没有叶小川的踪影。

  看来

  叶小川这后生,还能行!

  请收藏本站:https://www.ddxs123.cc。顶点小说手机版:https://m.ddxs123.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